生态治理被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是生态治理的主导性力量,在政府主导下,中国成片生态城市群逐步出现。然而当前,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趋势并未真正扭转。生态治理需要由政府来主导,引导市场充分发挥生态治理的补充功能,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参与、监督作用。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1)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研究;(2)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异质性与控制策略研究;(3)灾害冲击与灾后重建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任务1: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内容和进展:系统研究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运行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结合退耕还林、天然保护林、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项目研究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内在机理,评估上述项目生态保护目标实现程度及其经济效益,以及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国外典型案例,分析这些案例运行机理和运行的社会、经济和制度环境,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研究与我国国情及未来发展相应适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这一机制建立、运行的可行性及障碍,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目前,已经完成生态系统补偿框架、运行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的理论研究;并完成主要生态补偿项目运行机制、生态保护目标、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以及国外典型案例的研究。
任务2: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异质性与控制策略研究
内容和进展:研究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异质性,并据此设计跨区域有效经济政策,寻求跨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的优化控制策略;测度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异质性并解析差异来源,构建包含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异质性的跨区域环境CGE模型,比较分析市场交易手段、庇古手段、及其政策组合的成本节约潜力和经济-环境效益,来寻求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优化控制策略,为提升治理效率、促进成本有效和区域公平提供决策参考。目前,已以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成本的异质性、及其优化控制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测度了大气污染治理成本异质性并解析差异来源。
任务3:灾害重建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内容和进展:重点研究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科学评价灾后恢复重建绩效,包括衡量恢复重建的效果和效率(效率对于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等非常态事件尤其重要);研究灾后恢复重建绩效衡量灾后恢复重建绩效的统计指标选择,采用EM-DAT、NGDC、USGS、UNDP、WB等有关数据库对我国及国外有关国家近些年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绩效进行测算评价;结合国外内案例分析,研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在以上两个层面上,实证研究结论是否具有一致性。目前,灾害冲击已经基本完成,正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绩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