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人才计划>> |
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联合、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借助重庆市大学联盟等平台协同育人,并整合教育资源实施“需求导向、开放实践”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完善联合培养、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优异生”计划,对成绩突出、有科研潜力的大二学生,按照双向选择,配置导师进行单独辅导,以科研项目纽带实施资助计划,促进优秀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尽快提升。实行与科研任务挂钩的研究生助学金制度,每年中心根据研究需要,提供10-30个助研岗位。促进学科交叉及新兴学科发展,协同中心依据任务需要自主添设新兴交叉学科,初步研究将“公共文化”等纳入新兴交叉学科进行发展。完善直博生培养及分流机制,采用激励措施,吸引本校优秀特别是有研究潜力本科生、研究生,直接进入博士阶段学习。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激励机制,鼓励博士生出国考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定期举办研究生论坛,加强学术交流,引起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活力。
第二,建立应用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面向地方政府治理应用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探索产学研结合和“干中学”、“学中干”的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机制。
实施订单式校地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心以政府、企业用人协议(订单)为依据,根据其用人要求组织培养工作,实现对口培养。用人单位参与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中心依托重庆大学建立了完善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为重庆市有关政府部门等举办2余期公共管理博士研究生学习班,培养了20余人。
建立校地合作建设干部培训平台。协同单位共同构建涵盖专业学位教育、公共管理专门领域教育、按需定制等多层次社会培训和教育体系,覆盖了公务员、专业人员、以及专门管理人员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中心拥有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重庆市公务员培训基地。下设干部培训班,充分发挥协同体的学科、专业和师资方面的优势,为贵州、河南、山东等地方政府公务员举办短期培训,根据其需要设定课程,为地方政府治理贡献力量。的教育体系,
联合地方政府培养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围绕地方政府治理实践,着力解决地方政府治理的现实问题,通过“课程学习+重大专项项目实践”,中心招收近200多名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并为其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切实保障培养质量。
第三,建立多校协同培养学生机制。借助重庆市大学联盟等平台,合作培养学生。按照重庆市大学联盟要求,推动成员学校实现学分互认,按照要求提供一定规模辅修/双学位教育,并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证书。每学年各成员学校还可拿出自己的优势特色专业接收交换生,联盟成员学校间还可互派互聘教师授课、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学位论文。借助重庆市大学联盟平台,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能力。